2021年7月20日星期一
迎着周一清晨的阳光,我们开始了社会实践的第八天。今天,我院举行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仪式开始之前,应小朋友们的邀请,我们特意加设了最后一节课——学习《纪念白求恩》课文。上课前,看到孩子们带着兴奋而期待的眼神来到教室,这让我深深地感到,支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给身处于大山的孩子们带来外面精彩的世界,还意味着这段经历也会让我们学习和成长,这是在书本中看不到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我们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也在切身传承、实践白求恩精神中的“专门为人”。虽然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但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是建设祖国的一份子。

在小朋友们朗读《纪念白求恩》的过程中,前来参加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的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代磊、我院党委常务副书记赵伟、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盛磊、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新民校区学生办公室主任吴剑锋、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于静等学校学院领导老师和河北省审计厅驻银山口村工作队队长刘彬一行,来到了教室,一同参与朗诵《纪念白求恩》课文。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再次重温白求恩精神。
课程结束后,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正式开始。在奏唱了庄严的《国歌》后,刘彬队长在致辞中欢迎并感谢此次前来社会实践的团队,并期待着社会实践团队明年再次到来。赵伟常务副书记表示,我们不仅要在此地“寻根”,更要“扎根”,身为白医学子,要不忘初心,认真学习与践行白求恩精神。随后,挂牌仪式正式开始。当遮牌的红布落下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落在了这片播撒白求恩精神的故土上,也说明了我们在这里的首次社会实践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看着牌子上写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中学社会实践基地”,一种我们是“开拓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为之后来到这里学习传承白求恩精神的同学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回去之后,我们也要将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汇报给同学们,把这种情感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赠予仪式上,我们将吉林大学纪念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楼水晶摆件赠予当地领导留念。支教教案是由每个参与支教的同学手写而成,其中包括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心得等,并在最后写着每个人对学生的祝福。这份教案在我们集体备课时起到了规范作用,也为明年来到这里的同学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这份教案承载了太多的美好回忆。最后,我们与被赠予新书包的小同学合影,在快门按下的那一刻,留下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笑脸,也是此刻难以忘怀的经历,更是我们践行、传承白求恩精神的证明。

我们乘车前往挂牌仪式的分会场——银山口村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在小庙前,分会场的挂牌揭幕仪式也顺利进行,这将学习践行白求恩精神落到实处,也让其有了真正的现实载体。赵伟常务副书记领誓,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现在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是2020级“星火燎原”培养计划的一员,听到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时坚决有力的声音,我在心中也做下决定,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要做像白求恩一样,做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共产主义者。

在情景党课中,由徐嘉悦同学授课,我负责图片展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白求恩当年来到这里的原因,也讲述了白求恩的故事,从中总结了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当她讲到身高180cm的白求恩在狭小、简陋的小庙里做手术时,我深深地被触动。我的身高也是180cm,和白求恩一样。想象我在这个小庙里,带着疲惫,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抢救前线伤员的画面,这让我再次对白求恩肃然起敬。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凝视着白求恩塑像、白求恩战地手术室小庙,并带有深深的敬意之情。

代磊部长在讲话中高度凝练了白求恩精神,同时提出问题让我们思考:当时白求恩为什么来到中国?我们为什么此行来到这里?我们到这里要来干什么?
对于这三个问题,通过这几天对白求恩精神的学习,我认为,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初心是作为共产主义者对于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追求,是对反法西斯战争与人民解放事业的奋斗;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根白求恩精神,追求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的再发展与新的价值意义;我们来到这里要做的,就是要通过支教、义诊等活动,传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

挂牌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银山口村进行义诊。此次义诊,我院捐赠了价值一万元的药品,种类包括抗生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呼吸疾病等常用药物,设置分诊与七大义诊学科,就诊人数达到150人次。我作为引导员,负责指引候诊村民前往相应的科室就诊。在忙碌过程中,我听到一位老奶奶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你的服务态度真好!你们的大夫医术真高!”
看着分诊医生细致地根据村民的病情写下对应的科室;看着义诊大夫们带着口罩、穿着白大衣、汗流浃背的样子;看着义诊大夫们耐心且细心地诊断前来看病的村民;看着村民们了解了自己的病情,拿到相应的药物后幸福快乐的笑容后,我感受到心中埋下的那颗白求恩精神的种子正在发芽。
人的成长有的时候是一瞬间的,在那一时刻,我对于此次“重走白求恩路”的寻根之旅,所探寻的白求恩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在具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之外,还应该是一个有温度、有热情的医生。扎根于人民基层,与群众紧密相连,是我们新时代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要追求的高度。

我和一位等待就诊的老爷爷聊天时得知,当年他与白求恩有过一段接触。白求恩随军来到银山口村,在他的家里住了7天。当时老爷爷还小,只是依稀记得白求恩大夫早出晚归,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为伤员进行手术。老爷爷还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当年还抱过他呢!在老爷爷的讲述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回味,每当他提起白求恩先生时,他的眼睛里都会闪过一道光。老爷爷的老伴是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家人的思想也是非常进步的。我们带了米面油去慰问他们二老,老人家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当年奋斗的历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和鼓励作用。“一定要听党的指挥,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老奶奶的这句嘱托,我们一直铭记于心。

午休时,赵伟常务副书记坐在白求恩医生手术的壁画下,亲切地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思政教育课。赵书记叮嘱我们,作为医学生,我们要时刻牢记“学”“思”“践”“悟”这四个字。“学”,不仅要学好医学基础知识,也要学好人文社科知识,这样在医学的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成长的路上,要不断反思自我,避免自己被“捧杀”;“践”,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白求恩精神落到实处,在行为举止中体现白求恩精神;“悟”,对平时的所见所闻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上升高度,将不同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

晚饭过后,走出食堂,恰好看到了今天落日前的最后一抹晚霞。远处的群山与天空的余晖交相呼应,显现出了一副如诗般的景色。在云中忽隐忽现的月亮,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身为当代白求恩精神传人,此时,我的征途是知识的海洋和那深奥的人体,彼时,更是要将白求恩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完美结合与发展。现在的道路在我的脚下,未来的道路在我的眼前。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走好脚下路,走出眼前路。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