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Work Dynamics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白求恩医学人文大讲堂之 “我的医路历程”(十)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08

5 7 日,由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中心举办的白求恩医学人文大讲堂(2025 年第 1 期)之我的医路历程第十期讲座在新民校区第一教学楼白求恩大讲堂举行。本期特邀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金珍婧教授主讲,来自医学部相关教学单位的 220 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代表现场参与活动,活动由医学人文教育中心主任于洗河主持。

金珍婧教授以医者仁心,师者匠心——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感受医学的温度为主题,围绕什么是医生”“什么是好医生等核心命题展开深刻探讨。她指出,医生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不仅承担着诊断疾病、治疗病人、提供医疗建议的职责,更需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石,以耐心与同情心为桥梁,在生死病痛的考验中践行职业担当。面对紧急救治时的巨大压力,医生需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冷静决策,而这一过程正是职业高尚性的生动注脚。她特别提到医生职业的10个核心维度,从决策权重、培养成本到社会契约等,系统剖析了医学职业在技术与人文交织中的复杂内涵。

谈及好医生的标准,金珍婧教授强调,需克服医学知识不对称带来的傲慢与高强度工作可能滋生的冷漠。在学习型病人日益增多的当下,患者对帮助、安慰和宣教的需求更加迫切,医生唯有换位思考、共情患者,才能化解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她引用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名言,结合数据指出,康复患者中三分之一依赖心理安慰康复,凸显人文关怀在医疗中的关键作用。从西方希波克拉底誓言到中国大医精诚,医德始终是医学的根本,医生应视患者为最好的老师,在终身学习中精进技术,以胆大心细,厚德精医为准则。

讲座中,金珍婧教授通过鲜活案例诠释医者初心:浙大二院彭淑牖教授自制彭氏手术刀革新肝胆胰外科术式,却甘当容易请来的主刀10 天跨4省完成6台高危手术,用奔波与坚守诠释病人的痛苦就是医生的本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高巍医生身兼急诊科医师与科普博主,通过短视频传播急救知识,间接挽救 133 条生命,让医学从病房走向生活,展现科普领域的大爱。她还援引张金哲院士的观点,强调医生需关注治疗之外的社会认可与经济许可——既要通过宣教消除康复患者面临的社会偏见,也要在药效与费用间权衡,为患者算清生命账生活账,以沟通构建医患信任。

针对医学教育,金珍婧教授结合吉林大学教学传统指出,医者成长离不开严苛淬炼,严厉是对生命的敬畏,唯有在高强度标准下磨砺抗压能力,才能胜任临床挑战。她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的箴言,强调医学教育需融合专业技术与人文情怀,培养兼具扎实学识、沟通技巧与社会责任的有温度的医者。她坦言,医学既是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大事业,也是需专注分子靶点、手术精度的小工作,古人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的教诲,正是对医者精益求精的永恒指引。

近两小时的讲座中,金珍婧教授以学理思辨与临床故事交织,勾勒出技术与人文并重的医者画像。现场师生深切感受到,医学不仅是对抗疾病的科学,更是守护生命尊严的温度传递,当技术注入同理心,当职业承载使命感,医学才能真正成为照亮生命的光。

“我的医路历程”作为白求恩医学人文大讲堂的重要篇章,此次讲座延续了弘扬白求恩精神,培育有温度的医学人才的宗旨。医学人文大讲堂始终致力于搭建医学与人文对话的平台,让医学生与从业者在聆听中感悟职业初心,在思考中明晰使命担当。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这样的精神传承与价值引领,正为培养德术双馨的医学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地址: 长春市朝阳区新民大街828号

邮编: 130021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