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旧栏目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白求恩医学部关于 “2014年第三届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医学人文、艺术美学、魅力风情文化研修团”系列报道(二)  ——台湾的医学人文与伦理教育

时间:2014-09-04        点击: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是一所不断进步、向上、创新与追求卓越的高等教育学府,走进学校,感受最深的是人文气息浓厚,人文教育的务实和潜移默化。学校在强调医学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通识基本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生活、心理辅导和独立健全人格的养成。

    中山医学大学位于台湾的台中市,是由台湾著名的医学博士周汝川先生于1960年创立的,推崇“诚、爱、精、勤”的办学理念和“三医哲学”即医人、医病、医心。中山大学的人文教育细化务实又自成系统,学校把“医学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公民素养”并称为三大基本素养,并制定了12项学生的通识基本能力,包括:医学专业与人文关怀;表达、分享与人际互动;尊重、协调与团队合作;伦理思辨与道德敏感度;工作态度与职场和谐等等。学生自踏入校门开始就被告知:在成为一名好医师之前必须先成为被社会上认可的人,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品格、精神,以及行为上规范自己。台湾中山大学还开设“医学人文与伦理的实践”课程,由医学人文与社会学院的教授和临床医师共同承担课程规划、教材和教案的编写、实施教学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生命的尊严、医学伦理教育的体认、同理心的训练、医护自我认同与价值的强化、伦理事件与人性反省等,将人文理论有效地整合运用到医病沟通、临床决策与伦理执业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三医哲学”理念,启迪学生宏观的思考。

    台湾中山大学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医学人文课程,充分显示了中山大学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多元化,教学形式除了传统专题演讲授课外,还融入小组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个案讨论、影片赏析与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实训、分组辩论、典范人物的经验分享、特殊医疗机构参访与社区服务等。中山大学学生自主拍摄的关于“生死”、“人生”“人性之美”等主题丰富的短片,学生们的创意和哲思让我们由衷的佩服。

    比较之下,大陆的人文课程随意性较大,缺乏专门的人文教育系统,现有的医学课程数量和质量都都与台湾有一定差距。见贤思齐,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的人文教育卓有成效,其教育模式无疑为我们的人文教育改革带来全新的视野,结合现在大陆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如何完善我们的医学人文教育值得反思和借鉴.(作者:李昕宇 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