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能够在临床学习中较快的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学习工作能力及临床实践技能水平,熟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型及建立相关考试思路,2013年,《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迟宝荣教授带领白求恩优教团队创建,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课程总计32学时,内容主要围绕临床上最重要的一些疾病开展专题式授课。课程将临床思维建立、病例探讨及临床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相结合,其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帮助学生较快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及临床实践技能水平。10月25日,本学期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以线上方式正式开课。
首次课程,由迟宝荣教授与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郑杨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了本轮课程的第一讲。来自吉林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的189名同学、以及来自省内外多所院校的近四百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课程。
课程之初,迟宝荣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白求恩优教团队十年来的丰硕教学成果,并向同学们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感人事迹。迟宝荣教授说:第一临床医学院的郑杨教授、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张捷教授,都是白求恩优教团队的重要成员,也是疫情中勇赴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同学们要以两位教授为榜样,无论生死、不计酬劳,立志成才有担当,做一个有用的人,永不忘记自己走上医学之路的初心。
在向同学们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概况与临床思维的概念后,迟宝荣教授指出:临床思维的构建在整个医生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并借助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完善自我,立志成才,学有所成,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郑杨教授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将同学们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补充。通过对心血管系统学习中最重要的两个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的温故知新,郑杨教授带领同学们从症状入手,关注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中的异常指征,引出对患者的正确处置方法。随后以病例为先导,向同学们介绍了了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并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强化了对知识的印象,提升了决策能力。
在同学们完成了本次课程的学习后,迟宝荣教授指出:今天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第一讲,从病例入手,融合了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依据、鉴别要点与治疗原则、抢救措施及药物选择,并讲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这都是几十年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归纳,也都是重中之重。
迟宝荣教授说:今天参加课程的有吉林大学的学生,也有外省外校的同学与青年教师,课堂上大家交流活跃,师生交流效果非常优秀。在连续两个小时的教学中,郑杨教授穿着来不及换下的手术衣,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讲到重点部分,甚至两度从椅子上站起来讲授,这是医学人对学术的热诚,也是对医学教育的热爱。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对两位老师的课程纷纷给予高度的评价。同学们说:“昨天是开课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之前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更是结合临床实际和科研前沿的精华。”“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有灵活的联系临床的能力和创新的科研目光。”“郑杨教授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尽管劳累,也没有停下教学的脚步,甚至连介入服都来不及更换。以两位教授为代表的各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让我心生敬佩!”
本课程由迟宝荣联合校内42名临床专业教师共同创建,秉承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宗旨和目标,不断引领同学们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十年来,白求恩优教团队创建了一门课程,建设了一支队伍,建立了一个制度,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视为责任,正向着更高的目标一路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