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医学生们对科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科研方向较为迷茫等问题,“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科研入门》在新民校区第二教学楼2401教室于11月10日晚六点半举行。吉林大学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康劲松任主讲人,学生会干事武珂卉主持此次讲座。
康劲松教授承担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试验班(八年制)、汉语授课留学本科生、全英授课留学本科生及各类成人本科、成人专科等各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论课及实验课,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及熟练的英语功底。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是科室内整合课程(器官系统)的主要参与者,PBL案例的编写者。
讲座伊始,康劲松以生动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关于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申报流程、研究方法、文献检索等基本内容。随后,康劲松规范了论文写作的形式与内容,并细致地讲述了科研过程中的基本流程、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针对这一问题,康劲松指出,科研的起步过程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发现问题,继而探讨问题。同学们平时就要注重积累,尤其要多多关注与研究相关的已发表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案等;科研的核心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在充分理解研究方案后,再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同学们应加强规范操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归纳与总结;同时,评估与反思也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讨论科学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及可改进的空间等,同学们可以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根据讲座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问题,并得到了康劲松教授详实的解答。
本次讲座师生互动高效积极,全场反响热烈,不仅培养了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引导医学生们未来能够成为临床科研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