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及2014年白求恩医学部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学部在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制约医学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通过深入调研、系统设计,并征求学部部分教学委员会成员、督学专家及各学院意见,推出以下十项改革。
一、推进“5+3”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该项目由医学部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改革列入今年学部教学工作的重点,从一月份着手启动,工作已显现初步成效。白求恩医学部和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于1月5日达成了“5+3”培养模式改革南北院校联动关系单位意向;去年12月10日,成立了白求恩医学部“5+3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小组”设立10个子研究项目展开研究;4月中旬学部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初步达成开展教师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建设等项目意向,以借鉴国外高等医学院校相关经验; 6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医学会议医学教育分会组织的医学教育改革与研究学组成立会暨研讨会上,我校的《“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考》在大会上进行发言交流。本项目主要改革任务为:成立学校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全面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在学校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和制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方案;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校七年制学生选择“5+3”模式的后续培养;推进“5+3”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培养体系建设、临床实践教育能力建设、做好本科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机衔接等相关工作。
二、深化临床择课制度下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本改革项目由临床医学院第三学院承担,已于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自2013年开始,学部实施了学生跨院自主择课制度,一定程度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第三学院积极推进,建立教改试点班,重点探索临床教学模式改革。改革的基本点为: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四个结合”,即采取理论和实践、理论和床旁教学、理论和病例讨论、理论和模拟教学紧密结合;在改革措施上坚持“四个强化”,即强化学院层面的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学责任主体、强化师生互动;改革设计上做到“四个延伸”,即向临床思维能力延伸、向职业素养培养延伸、向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延伸、向临床前沿进展延伸;学院承诺“四项保证”,即保证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保证部分教师脱产教学、保证每名教师至少讲授4-6学时、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基础-临床医学课程深度整合项目
本项目由临床医学院第一学院和基础医学院联合承担。自2012年开始,基础医学院推进器官系统基础课程整合,将人体解剖学等13门基础课程融合成8个人体系统模块,经过四年课程整合改革实践,基础医学课程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次改革的目标是:重点探索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纵向整合路径;淡化学科界限,跨学院、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并通过教材建设、多学科合作、教学及学习方式改革等内涵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实施,初步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为国内医学课程整合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四、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再度创新项目
该项目由基础医学院承担。基础医学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使原来学科为基础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系进行了综合性实验改革,但远未能建立和器官系统课程整合相适应实验教学体系。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在新一轮课程整合中,同步改革、优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在虚拟实验中心建设等方面实现再度创新。
五、国内外联合办学培养医学人才项目
该项目主要由公共卫生学院承担。2013年,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商定了六年制培养模式框架。本项目主要改革内容:一是进一步论证“4+2”本硕连读培养公共卫生硕士(MPH)的培养方案和机制,推进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二是加快放射医学专业的分化与调整,推进物理师新兴专业建设和国外联合培养途径。医学部进一步拓宽医学生海外研修和短期游学项目,加强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医学院校联合培养项目开发,逐年增加学生出国留学比例。
六、临床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及实施项目
本项目主要由临床医学院第二学院承担,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从临床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规范化、标准化入手,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教师备课、教案设计、教师试讲等多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过程要素控制,以改变目前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的随意性、模糊性和功利性状态,为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七、能力提升目标下的卓越口腔医学人才培养项目
该项目由口腔医学院承担。学院应以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明确卓越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统领,以临床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与卓越口腔医学人才相适应的学科交叉、实践教学、课程及内容、教学方法、模拟教学体系等,强化管理措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卓越口腔人才培养模式,是本项目改革的重点。
八、基地建设与药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该项目由药学院承担。项目改革的重点为:通过校内、外不同层次的本科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学院自身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提升药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建立一个“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内系统培养与基地实训相结合、院内专职教师与基地兼职教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5个以上长期稳定的本科生教学实训基地;建立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层次专兼职教师队伍。
九、全科医学创建与社区医学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由临床医学院第二学院牵头,第一、三学院共同参与完成。项目改革的重点是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创建全科医学新学科,开设系列相关课程,填补我校该学科领域及教学空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和社区卫生基地建设,本年度联合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建立5个以上稳定的教学基地,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够接受为期2周的社区基地实习。
十、开放性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改革项目
该项目由护理学院承担。目前学院已经积极开展工作,如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签署合作意向书等。项目主要改革内容是以开放性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开放、复合、创新性卓越护理人才为目标,建立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制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度;建立优质网络教学交流平台,打造护理特色的在线课堂;建立开放模式下学院与临床医院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机制,打破学科界限;深化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翻转式、PBL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新形势下多维度开放机制创新,形成开放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十个项目构成了2015年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本次采取以问题改革为导向,以学院为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学部将对改革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以保证项目改革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各学院要加强对项目改革的领导、研究和设计,充分调动本学院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特色鲜明、充满创造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以推动我校医学教育快速发展。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