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学部新闻

临床后备师资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2025年第4期

时间:2025-09-18        点击:

为帮助临床后备师资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917日下午,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2025年临床后备师资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第四场活动。学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后备师资教师参与培训。本期培训邀请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副主任张芳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谢亚南作教学能力培训。活动由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姜春明主持。

张芳馨在题为“高校教师语言表达原则与技巧”的讲座中,深入探讨了高校教师如何根据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优化自身的语言表达,以提升教学效果。她指出,当代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具有多线程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注意力持久度短,普遍存在知识焦虑和成就焦虑,且渴望被尊重和认同。为此,高校教师需遵循真实性与亲和力、模块化与清晰化、互动性与参与感、语言清晰与准确等原则,通过科学用声、内在语把握、情景再现、对象感培养等技巧,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副语言技巧的运用,如表情管理、眼神专注和身体控制等,以增强非语言交流的效果。此外,她强调高校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和语言修养,以更好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谢亚南在题为“AI融入医学教学:新视角与新实践”的讲座中,详细探讨了AI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深远影响。通过综述AI,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大型语言模型等在医学备课、课堂实施及课后延展中的具体实践,展示了AI如何助力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AI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列举了ChatGPT等工具在医学考试、解剖学教育、患者教育等多场景下的成功应用,体现了AI作为双刃剑的特性——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如对学生评估方式的影响。此外,她还介绍了AI在医学图像生成、PPT创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辅助作用,以及AI工具选择与应用时需考虑的因素。她倡导,在应用AI时,遵循系统全面、具体细节、批判反馈的原则,以推动医学教育向更高效、个性化方向发展。

参会教师认真聆听讲座的场面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使教师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