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临床后备师资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能力,10月16日下午,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2025年临床后备师资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第六场活动。学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后备师资教师参与培训。本期培训邀请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普外医院院长张学文作专题培训;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盛基尧作教学示范。活动由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姜春明主持。

张学文在题为“医·师——临床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的讲座中,回顾了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强调了白求恩精神对医学教育的深远影响。他表示,临床医学学科历经多年发展,已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培养了大量杰出医学人才。又深入探讨了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提出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渊博学识和卓越专业能力,并全方位关心学生成长。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塑造学生优秀品格、激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临床技能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他指出要为学生科学研究严格把关,搭建学术平台,并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他鼓励大家要做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的人,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盛基尧在题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教学示范中,首先运用AI技术生成病症图片导入课程,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其探索兴趣。课前,学生利用慕课资源与构建的问题图谱进行预习,使教师精准掌握学情,明确教学重点。课堂上,通过互动讨论与深入病例分析,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针对理解难点,运用病理生理学机制剖析疾病,以河流淤阻为喻,使复杂知识通俗易懂。并借助5G手术直播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手术过程,共同探讨治疗策略,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巧妙融入医工结合元素,展示超声刀等前沿医疗技术,拓宽学生知识边界。在课程尾声,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融入思政元素,并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探索医工结合新路径,引出一级预防策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医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参会教师认真聆听讲座的场面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使教师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