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学部新闻  >  正文

学部新闻

心有大我,治病育人——记坚守在抗疫一线和医学课堂的临床教师们

时间:2022-04-19        点击:

自吉林省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白求恩医学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疫情期间的各项工作部署,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组织协调8家所属教学单位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其中,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和白求恩口腔医学院不仅承担着线上教学任务,同时还肩负着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使命。

四所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坚守教育初心,做好“三全育人”格局下的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以实际行动践行“黄大年精神”,身体力行诠释“家国情怀”,在力争打赢家乡保卫战的同时坚守本科临床教学,保证医学人才培养不停步,教学质量再提升。

防疫期间,四所医学院第一时间派出4145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和支援工作,全力以赴为省内人民筑起一座座坚实的防疫堡垒。截至目前,各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共计1158人,包括理论教学719人,实践教学331人,“战地教学”系列活动67人,“零距离 学无限 回归临床 奔赴前线——实践教学”系列活动41人,同时还有215人参与课前五分钟抗疫精神宣讲、150名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和学业导师积极开展学生教学及心理指导。其中,有674名临床教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一肩三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与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以身垂范践行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学为示范,行为人师

作为吉林大学“黄大年教学团队”的领军人,从2020年的“武汉金银潭医院”转战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从今年的“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转战到如今的“吉大一院二部重症医疗队”,第一临床医学院郑杨教授每日战斗在抗疫一线,顶着临床工作的巨大压力,仍时刻不忘将珍贵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传承给学生。由其组建的67人“抗疫先锋教学团队”,开展“战地教学”和“战地教学-生死时速”系列活动24讲,涵盖内、外、妇、儿、神、急等各个专业。以牛俊奇、周珊珊、张洋、张丽萍、郭蔚莹、高沿航等20人为团队组长从多个角度出发,第一时间还原新冠肺炎临床救治现场,全面提高同学们的MDT临床诊疗思维、人文关怀、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由续薇教授主任带出来的检验科教学团队,许建成、曲林琳等临床老师,在面对超负荷临床工作压力下,仍然承担着大量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抗疫宣讲和战地教学的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曾经许诺的医学生誓言。一院急诊门诊综合病房承担全省52%的急门诊工作量,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张强、急诊科副主任臧秀贤、孙立超和胡海霞以及传染科陈海英等教师全天24小时在医院闭环工作,每天接受大量的重症门急诊患者,他们仍然坚持开展教学查房,高质量地完成了传染病学、急诊医学、外科学总论以及临床专业外语的教学任务,以身示范传承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吉林省高校黄大年教学团队“同舟抗疫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诊断与创新实践教师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行为准则。作为团队负责人,又是吉林省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巡诊专家组组长的张捷主任,无论是非典之战,还是现今的新冠之战,都是吉林省人民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尽管艰巨任务,她始终心系教学,协调团队教师顺利开展线上教学,与授课教师连线,讲授新冠肺炎学科知识,坚固学生抗疫必胜信心。金珍婧主任坚守临床一线,全天候闭环在院,在教师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承担起门诊和相关学科重症患者,如此负荷情况之下,率先开展“零距离 学无限 回归临床 奔赴前线——吉大二院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推动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生业务水平测试辅导工作,开展《传染病学》教学任务,是学生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满意教师。团队其他教师如刘忠良、王珂、宋春莉、杨岚岚、刘建华等分别守候一方,在方舱、在省人民医院、在发热门诊、在病房,均以负责人、队长或领队的身份,一边全力对抗新冠疫情,一边奋力托举学生教学工作,全力、全心推进《检体诊断学》、《传染病学》等专业课开展,同时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抗疫宣讲、思政育人活动。艰难时期,方显英雄本色,教师们对教学事业的忠贞与热爱,奉献与付出,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伟岸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形象。


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第三临床医学院领导、教学部和各位专家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制定系列线上实践教学活动。坚持精心策划、顶层设计,实现“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全覆盖,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思政融入、临床能力、疫情防护、医学人文、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维度。同时制定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方案,率先组织开展了以充分体现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线上培训——临床能力培训十讲教学活动。其中,焦健教授主讲《病史采集与临床能力培养》、《内科临床思维方法及应用技巧》,赵凤芹主讲《始终伴随你职业生涯的病史采集》,邵延坤主讲《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盛敏佳主讲《妇产科案例分析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司道远主讲《从抗疫角度谈临床思维》,武汉教授主讲《脊柱外科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培养》,李春生主讲《外科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莽靖主讲《提升临床决断能力——来自临床教与学双方面的思考》,张小飞主讲《提升临床决断能力——医学生成功必经之路》,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前线,有的参与支援延吉、梅河、吉林市医疗队,有的全程参加医院闭关管理工作,他们充分践行了医者救死扶伤使命,彰显师者立德树人担当。


白求恩口腔医学院协同10位主任及教师骨干开展“多学科诊疗案例讨论课”、“病例报告会”和线上“云开题”和“云学术-白求恩大讲堂”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孙宏晨、院长胡敏、副院长刘志辉全程参与,刘炜炜等教师坚守教学阵地,参加病例汇报会的指导工作,践行着医者与师者的使命。

“立德树人,以学为重” 传递知识、感动与力量

面对疫情的肆虐,危难之中,他们义不容辞奔赴前线!他们中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参与支援的副院长李虹彦、放射线科王景宇、精神心理科田润辉,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支援的重症医学科张东,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支援的骨科汪振宇、手外科蒋子平和支援吉林市核酸检测的检验科车媛媛和郭睿老师;也有自疫情发展初期即踏上了抗疫征程的第二临床医学院核酸检测队队长吴敏飞副院长、朱洪权教授,负责筹建公主岭方舱医院和学院防疫工作的潘振祥院长助理,全体科室人员全面接管吉林省医院的尹永杰主任、赴吉林市支援的张思瑾、身处方舱支援的赵银龙、吉林市重症医疗队队长宋德彪和吉林市465医院重症病房于丹;有第三临床医学院带队援通源方舱医院的顾锐副院长、领队援吉林医疗队的杜建时副院长、带队援梅河口医疗队的刘俊志副院长和领队援延吉医疗队的赵建军;还有朝起还在为学生带来精彩案例教学的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教研室孙淑芬,整装出发踏上抗疫征程。

疫情当下,为了满足莘莘学子的求知渴望,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殷殷关切,日夜坚守在抗疫疗区的李虹彦与学生“云端相聚”,利用课前五分钟使学生感受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白衣精神。张东主任、王景宇、徐大海、王立君和章园老师面对着超负荷的临床医疗工作,始终没有忘记肩上担负着的教书育人的使命。第一临床医学院通过开展“疫路同行--课前五分钟抗疫精神宣讲”系列活动,正向引导学生感受抗疫故事、感悟抗疫精神、树立家国情怀;通过分享“疫路师语”系列活动,弘扬坚守在抗疫、教学一线,如放疗科副主任姜新、心内科王祥等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仁心大爱的情怀和不辱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四所医学院坚守在临床抗疫一线的刘铜军、张云峰、范佳、肖骏、张承巍、黄萨、赵丽艳、朱文静、崔智等老师,更是在保障好后方的同时,顶着严峻的压力和巨大的疲劳,坚持做到了讲好每一堂课。面对课前五分钟抗疫精神宣讲活动,第三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崔树森教授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录制完成《彰显医者师者风范,赢得抗疫和育人双胜利》的主题视频,号召学院诸多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以多种形式参加抗疫精神宣讲活动,逐渐形成“课前抗疫精神宣讲-课中思政元素融入-课后师生交流互动一体化线上教学育人模式。同时开展“老师有话对你说”和“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系列活动,用视频形式展示抗疫前线教师和学子的心声,温情寄语,师生同心,传递着感动与力量。


疫情刻不容缓,临床教师闻令而动,主动请战。备课争分夺秒,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没有忘记身为教师的使命。线上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满满的感动和力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誓言,他们是新时代白求恩精神的践行者!


“以身作则,悉心指导”争做有温度的引路人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疫”时期,第一临床医学院61名本科生指导教师们如二部整形科张可佳、小儿呼吸科李艳春和尤海龙、肝胆胰内科金晶兰、血液科李昱瑛、重症医学科张奥、肿瘤妇科宗珊、胃肠外科于金海、皮肤科田亚萍、肝胆外科石小举、创伤骨科祁宝昌等教师们与20212020级本科生相聚云端,通过腾讯会议视频、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时刻关爱着他们的学生。指导教师不仅关心学习,更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穿上白衣,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卸下铠甲,便奔赴他们心中惦念的学生。一边叮咛同学们利用好在寝室的时间,不负光阴、不负韶华,一边分享着身边医护人员的抗疫感人事迹。指导教师们用温度疏导着学生的心情,用情怀激励着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疫情无情,师生有情,第二临床医学院学业导师们以主题班会、抗疫宣讲等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同学们最真挚的关怀与慰问。党委书记柳克祥教授带领实力雄厚的心外科教师团队,为学组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触动心灵的“同心相连 致敬疫线”本科生学业导师线上连线活动,将思政教育依托鲜活的征战历程铭刻于学生心中;院长秦彦国教授开启医文理工学科交叉线上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和交叉容和思维能力,并被人民网首页刊登;教学委员会主任杨俊玲、妇科主任许天敏、妇科门诊主任林杨以班会的形式,与学生们话学习,聊生活,舒缓了学生焦虑的情绪,明晰了同学未来努力的方向。

    为了保护疫情期间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徐忠信教授主持开展了“新冠疫情下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专题心理疏导活动,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刘永华教授以“新冠疫情下个人防护策略”为主题,分享国家最新的疫情防控方案和指南,讲解抗疫防护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防护技能。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思维,高宇飞副院长牵头组织了多场“疫情无情医有情”系列病例讨论会;为了提高教师在线教学水平,举办线上医学、科学与人文教师系列讲座,探索疫情期间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堂。


坚守立德树人教育阵地,口腔医学院徐晓薇、倪世磊在执甲逆行的前方传来对学生温情的寄语,组织抗疫教师代表倪世磊、魏晓曦、袁豪、戴瑶开展“以抗疫精神书写青年人的诗和远方”的别样党课;为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支援抗疫前线班主任姜欢、徐志民、崔智等教师心系学生,以线上云家访的形式,共筑家校温情;为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举办“优秀校友聚云端,榜样引领助就业”白求恩口腔医学大讲堂思政系列讲座;为助力学生做好升学计划,于维先、李波、史册、李道伟四位教师通过线上白求恩口腔医学大讲堂升学版块系列讲座,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答疑解惑。


特殊时期云端连线是发挥三全育人、引领学生成长的一个缩影。教师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犹如人生的灯塔,在他们夜色迷蒙的前行路上,指明正确的方向。疫情无法阻止春回大地。指导教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克时艰,在凝聚人心中铸牢坚强战斗堡垒,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时刻!


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执甲,始终以守护人民生命和健康为宗旨,秉承“大医精诚、尚美至善”,言传身教诠释了白求恩精神;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们严谨求实,时刻心系国家人民,积极开展新兴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临床试验、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病毒感染预后相关研究等工作;作为临床一线教师,他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严守立德树人阵地,用一流精湛的专业技术、仁心大爱的情怀、不辱使命的责任与担当,言传身教地为学生诠释着“白衣精神”和“为人师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白求恩医学部四所医学院的教师全力以赴为省内人民筑起一座座坚实防疫堡垒的同时,传承着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新时代的白求恩精神,带来的医者荣光、铸魂育人的这堂战“疫”思政课,以及“战地教学系列互动”坚定了学生抗疫信心,传递力量的同时激发抗疫合力,引导、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奔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