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广大医学教师提升在线教育教学能力,交流教学理念,2022年4月9日白求恩医学部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2022年医学教师线上教学云端培训第四场活动。由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焦健、司道远、毕林涛和赵峰老师担任主讲。吉林大学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医学督导组成员,来自白求恩医学部8家教学单位及校内外的近500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本次培训。培训活动由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业务副主任王医术主持。
焦健教授以“基于临床思维培养的临床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结合临床经验,强调临床思维的培养要注重“过程”和“个性化”,要将临床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各门课程,尤其是临床实践之中。在课程设计中贯穿临床推理的思想,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临床思维的目标。

司道远副教授从发展角度解析了临床思维。以新冠肺炎和心梗诊疗指南的发展为样本,揭示了临床思维实际上是诊断到治疗逻辑过程的浓缩,以指南为把手,以诊疗为支点,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再用科学研究去解决问题,最后回归临床的思维方式。

毕林涛副教授借助思维导图和一例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享了她对临床诊疗思维的看法和观点。临床思维由临床实践和科学思维两大要素构成,并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愈后判断和疗效判断的全过程。通过案例的整个诊治过程,展示了临床思维的步骤,如何用思维导图更高效的对临床思维进行梳理,以及临床视为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赵峰老师以发热病例为例,展示了如何养成临床诊断思维。结合临床病例和教学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症状为导向,通过对诊疗过程的综合分析和动态观察,分享了他在诊疗过程中临床思维贯穿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如何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强化临床思维训练方面的思索。

吉林大学医学督导组组长吴运涛全程参与本次培训并做点评。四位老师通过一些典型病例的讲解分析,展示了实际的临床诊疗思维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诊疗方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将所学知识连贯化、具体化、实用化,提高岗位胜任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白求恩医学部副学部长兼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金祥雷作总结发言。临床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第三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学团队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改革探索,显示出跨学科教研团队和教学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效。希望医学教师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经验交流,推动医学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